开云真人人民网长沙7月26日电 (记者林洛頫)“人形机器人、新能源、半导体、汽车零部件、通用机械等制造业产品都离不开精密刀具提供加工,随着中国制造业向智能化、个性化和可持续性方向发展,给精密刀具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机会。”7月24日,华锐精密董事长肖旭凯对记者介绍道。
7月23—25日,2025人形机器人先进制造技术论坛在株洲召开。包括宇树科技、天链机器人等全国各地人形机器人本体生产企业及人形机器人关节模组、精密丝杠、谐波减速器、灵巧手等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围绕“精密制造·关节”主题进行探讨。
大家通过主题报告、案例分享的形式,共同探索破解高精度减速器等运动部件、仿生结构件等关键部件的“卡脖子”加工难题,推动我国制造业实现从传统金属切削向人形机器人精密制造的升级,为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当前,全球制造业正经历具身智能浪潮,人形机器人已成为中国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市场预测显示,到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突破8700亿元,其中工业场景应用占比将超过60%。在精密制造领域,国内众多企业亟需把握机遇,切入人形机器人本体、关节模组和灵巧手等核心零部件的千亿级赛道。
宇树科技副总经理王启舟介绍了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行业发展及展望。具身智能融合了视觉感知、学习理解、智能计算等一系列智能技术, 使智能体(如机器人)在环境中具备感知、决策、行动的能力。他表示:“大模型算法的突破典型技术方向在VLA,但VLA技术仍存在推理方案待优化、数据量级和多样性不足等挑战。”
王启舟还介绍,宇树科技希望在未来的10年内,让人形机器人能具备一定自主决策能力、泛化操作能力等,这需要通过大模型、数据采集、智能感知等方面技术能力的不断升级,促使机器人在更多应用场景的使用。
人形机器人要能达到商业化落地,灵巧关节、高密度驱动器、轻量化仿生结构等核心零部件如何实现精密、高效、低成本加工制造,如何突破制造瓶颈,满足日益严苛的性能与成本要求,成为全产业链亟待解决的共同课题。
株洲华锐精密工具股份有限公司应用技术部部长冯义超以破局人形机器人制造瓶颈为主题,介绍了关键零部件切削加工与刀具创新之路。冯义超阐述了切削刀具作为人形机器人制造体系“隐形基石”的关键作用,深入剖析了电机壳体、丝杠副、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在超高精度、变形控制和材料加工性等方面面临的严峻挑战,并详细介绍了华锐致力于为人形机器人制造瓶颈提供系统性破局方案。
“机器人应用痛点在于智能适应差,专业依赖高,通用+易用成为机器人规模化应用的关键。人形机器人规模应用需要具备的两个关键条件——长时间稳定可靠运行的强健本体和多场景多任务安全作业的通用智能。”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产品总监、博士韩福长说道。
同时,南京理工大学教授、研究员欧屹以丝杠副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应用与工艺创新为主题介绍了直线关节的性能需求及关键技术,阐述直线关节相比旋转关节+连杆方案的优势,针对工艺与装备提出需解决设计、加工与检测的三大关键技术难点。
随着全球制造业步入具身智能新阶段,人形机器人正日益成为智能制造的关键突破口。论坛现场观点碰撞、热度不减,释放出一个鲜明信号:中国正加速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生态,从“技术竞跑”转向“应用争先”。
“华锐精密针对人形机器人制造,已开发一系列用于丝杠、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的精密加工刀具开云真人,宇树科技也是我们的客户之一。”肖旭凯表示,精密刀具作为消耗品,它的品质决定了加工产品的精度、表面粗糙度,对产品合格率起到决定性作用。
本次论坛由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金属加工杂志社主办,株洲华锐精密工具股份有限公司承办,旨在合力破解高精度减速器等运动部件、仿生结构件等关键部件的“卡脖子”制造难题,加速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